业知识

职工医保改革,在职和退休的个人账户都少了,为啥在职职工没意见

业知识 119

最佳答案职工医保改革,在职和退休的个人账户都少了,为啥在职职工没意见

职工医保改革,在职和退休的个人账户都少了,为啥在职职工没意见下面随业知识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。

职工医保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来,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,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医疗需求。2023年,国家医保局进行了门诊共济改革,调整了个人账户划拨比例,增加了门诊报销方案,扩大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。改革虽然导致部分职工个人账户减少,但长远来看,增加了门诊报销,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,利大于弊。

职工医保制度建立于1998年,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,其基本的框架,包括医保筹资方式、待遇保障方式等等都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。还是延续了建立之初的制度。但是在这期间,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,带来了各项事业的巨大变革。表现在公共为卫生领域,主要就是国民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医疗技术水平进步非常快,包括医疗设备更新、医疗技术的进步、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学历提升、新型药品和材料的研发等等。

现阶段的疾病表现方式,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的是慢性疾病,即便是包括癌症这种病种,发展到现在还是不能治愈,但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治疗和用药控制病情发展,当成慢性病去治疗。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加快,老年人口占比增大,老年人患有的各种基础疾病也很多,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好,诊断和治疗时间短、创伤小,快节奏的生活之下,门诊治疗的就诊量和就诊费用增加的非常快。

所以最早的职工医保制度需要改革,刚开始建立职工医保制度的时候,门诊就医量不高,特别是就医费用不高,门诊没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和深度的治疗,所以那时候费用不高。参保职工医保缴纳金额的大部分进入统筹基金,而统筹基金一般只能用于住院报销使用;小部分的金额进入医保个人账户,可以用于门诊就医和药店购药使用,刚开始的那几年甚至十几年,这种方案还是比较合理的,较好的保障了参保职工的医疗待遇。

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早期的那种医保制度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医疗需求了。一些年轻人的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较少,往往作为储蓄账户一样,失去了医保共济的原则。而年纪较大的退休职工,其门诊就医量大,就医费用高,靠个人账户的资金难以起到大幅度降低医疗负担的作用。迫切的需要改革,改变这种方式,所以国家医保局在充分征求意见和试点运行后,于2023年正式开始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的改革。

改革的主要内容有:调整了在职和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划拨比例,增加了普通门诊的报销方案;扩大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,使得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可以通过共济的方式,共济给参保人直系亲属看病就医使用,符合条件的甚至还能用于缴纳直系亲属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。此次调整个人账户的划拨比例,对于大部分的职工来说,都面临着个人账户减少。

在职职工:在职职工的医保划拨比例由原来的3.2%变成了2%,也就是说1万元的工资基数,一个月的个人账户就少了120元,一年就少了1500左右。

退休职工:退休职工的个人账户由原来的根据个人退休金为基数,按照3.5%的比例划拨;变成了以全省平均养老金为基数,按照2-2.5%的比例划拨。对于退休金高的人员来说,影响较大,也有可能一年少上千元。

减少的个人账户资金平移用于参保职工门诊报销使用,增加了参保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!在实行的过程中,很少发现说在职职工意见大的,更多的发表意见的都是退休职工,这是为什么呢?主要是首先退休职工更关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,而在职的不是非常关心;退休职工毕竟年纪较大,相对来说用到医保的概率要比在职职工高不少,所以会更关心个人账户的增减,对于减少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
但是从长远来看,职工医保改革,增加了门诊报销,其是更多的是利好于退休职工甚至包括全部的参保职工的,因为减少的个人账户用于门诊报销,其实更大比例的资金是退休职工用掉了,或者说是同等的参保人数,退休职工使用医保基金概率要比在职大。还有就是门诊能报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的概率,增加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,进而提升全体参保职工的医保报销待遇,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的。

本文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,欢迎关注业知识/新社通APP解锁更多社保专业资讯。

标签: 医保 缴费 退休 报销 参保

留言评论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4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